刘半农墓背景知识
〖One〗 、刘半农先生的安息之地位于北京香山玉皇顶的南岗,这是中法大学公墓的一部分 ,因其山腰处的玉皇庙得名 。他因曾在此任教而被选中作为墓地。他的灵柩,连同其同胞二弟刘天华的棺木,于1935年5月29日被安葬于此。
刘半农墓刘半农墓简介
〖One〗、刘半农墓 ,位于北京西郊香山玉皇顶,墓碑上刻有周作人为先生撰写的墓志 。墓志记载,刘君名复 ,字半农,江苏江阴县人,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四月二十日,逝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〖Fourteen〗、日 ,享年四〖Fourteen〗 、岁。他的夫人朱惠,育有三子,分别为育厚、育伦和育教。
〖Two〗、位于北京市香山东北方向的玉皇顶上 ,伫立着我国现代文化巨匠刘半农先生的陵寝 。这座墓地坐落在碧云寺东侧,以其独特的石砌大方台为基座,墓表高耸其上。在墓表北侧 ,矗立着一座大理石石柱,上面镶嵌着刘半农先生的大幅遗像,显得庄重而醒目。
〖Three〗 、刘半农先生在忙碌中抱病工作 ,7月9日他在张家口第一师范进行演讲时,体温一度升高,但他坚持记录下了一个县的方音 ,甚至在返回途中体温高达35摄氏度时,依然没有停下。不幸的是,当天下午两点,他因被虱子传染的回归热症离世 ,年仅43岁,长眠在嘉兴寺 。刘半农先生的离世引起了广泛哀悼。
〖Four〗、年5月29日,刘半农和胞弟刘天华的长眠之地 ,位于北京香山玉皇顶。刘天华,原名寿椿,出生于1895年2月4日的江苏江阴 ,是中国著名的大学教授和民族音乐领域的杰出人物 。
刘半农生平
刘半农的生平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新知识的探索,他的故事至今仍影响着后人。
民国九年(1920年)春,刘半农赴欧洲深造 ,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,在语音实验室工作。民国十年(1921年)转入法国巴黎大学,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 ,攻实验语音学 。民国〖Fourteen〗、年(1925年)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,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比较高学衔的中国人。
会上,挽联和花圈如潮,蒋梦麟校长主持 ,胡适、周作人 、钱玄同、魏建功等人讲述了刘半农先生的生平事迹。他的三弟北茂致谢词,育英中学歌咏团以哀乐和哀歌寄托哀思 。音乐家李抱忱亲自指挥的《悼刘半农先生哀歌》情感深沉,歌词表达了对刘先生的深深怀念:“苦雨悲风 ,哲人其亡,先生学问与著作,永垂不朽。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